春风和煦,万物萌新。在这充满希望的四月,百余名师生齐聚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,共同参与由后勤服务中心、学生工作部联合组织开设的劳动教育实践课:美“树”生养成计划—居敬·居学 植造工坊。本次课程以劳动育人为核心,通过亲身体验蔬菜栽种,培育学生尊重劳动、珍惜粮食的品格修养,同时深化生态理念与团队协作精神。
蔬菜种植课程不仅是劳动教育的生动课堂,更是一场与自然对话的生命美育。师生们在翻土播种中触摸自然韵律,于悉心照料间聆听生命拔节,让盎然绿意浸润校园的每个角落。这场充满温度的农耕实践,既让参与者在汗水中收获耕耘的喜悦,更在四季轮回中深化生态认知,领悟生命的真谛。当学生们亲手培育的蔬果挂满枝头,他们也将生态文明的种子播撒在青春心田,共同呵护着校园里流转的四季之美。
在课程开始前,现场师生一起见证了劳动教育实践课“生活导师”聘书的颁发仪式。劳动教育课程教师王嘉馨老师、良渚校区物业主管应肖霞老师共同为王天云、赵柏校、严瑞忠、王水忠、谭军保、吴元贵、俞国甫、沈中良颁发“生活导师”聘书,表达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敬意。CAA生活美学工坊指导教师庞洋老师为社团“主理人”代表、“优秀团员”代表颁发聘书及荣誉证书。
劳动教育课的生活导师们,用实际行动向同学们传递着自然与生活的智慧。这一份聘书,象征着责任与信任,也将知识与春意一起传递,开启庄重又温暖的种植之旅。生活导师亲自示范分苗、松土、播种、浇水等步骤。同学们纷纷聚精会神地聆听并参与其中,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,师生互动间,劳作的种子也在心底发芽,萌生出对田野生机的向往。
同学们在暖阳下分区定植各类菜苗,挥动小锄翻整畦土时扬起细碎的金芒。指尖轻捏茄果类幼苗的茎基部,将带着原土的根系稳妥放入定植穴。覆土时特意保留幼苗子叶节与地表齐平,压实的手掌在松软的泥土上留下整齐的掌印。同学们不忘生活导师 "浅栽易倒,深植闷根" 的提醒,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完成,铁锹碰撞声、水珠滴落声交织成田间劳作特有的韵律。
田间的协作与汗水交织成生命的诗行,师生们在翻土播种中感知自然的呼吸节奏。当嫩绿的菜苗破土而出,他们也成为了土地的知心人,用指尖丈量着生命成长的刻度。这场充满温度的蔬菜种植实践,既让参与者在协作中体验劳动的本真价值,更在自然的馈赠中收获双重成长 —— 亲手培育的蔬果化作舌尖的清甜,而生态文明的种子已悄然在心田抽芽。当校园菜园泛起层层绿浪,他们正用青春的犁铧耕耘着绿色未来,将劳动教育的硕果融入 "美丽中国" 的时代画卷,让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在校园四季回响。
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,本次劳动实践课堂既让学生亲身体验农耕种植的不易,培养其尊重劳动、珍惜粮食的品格修养,又能将农学知识、生态原理融入实践操作,形成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闭环。种植过程中的协作管理有助于锤炼团队精神与问题解决能力,作物生长周期的观察记录可培养科学思维与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,劳动成果的分配共享更能深化感恩意识与社会责任感。“劳作上手”系列课程既是落实"五育并举"教育方针的生动实践,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,对于构建特色校园文化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、深化产教融合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。
中国美术学院 撰稿:庞洋 审核:丁剑锋